廈門:構建“平安企業”建立長效機制
作者:發布機構:中國安全生產網發布日期:2011-06-22
健康是幸福之源,安全是生產之本。四年多來,廈門市安監局勤勤懇懇,積極探索有效途徑,努力構建“平安企業”建設的長效機制,總結摸索出一條“黨政主導、企業主體、條塊結合、群眾參與”的新路子,通過明確責任人、探索一套創建評定模式、培植兼職骨干隊伍、建立獎懲激勵機制、形成群防群治網絡等方式,不斷實現企業安全生產走向常態化。
明確責任人 落實企業主體責任
“創建平安企業,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是關鍵。”廈門市“平安企業”創建活動始于2007年,在開展爭創活動中,十分重視抓好企業主體責任的落實,明確企業法人的主體責任。
近幾年來,廈門市安監局把“平安企業”創建工作細化成企業的管理工作內容,充分運用國家法律法規中對企業的相關規定,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落實。一方面抓法人的社會責任和法人代表第一安全責任人的落實,組織近4000個法人代表參加創建“平安企業”、落實“主體責任”培訓。通過宣傳教育、耐心做引導、案例警示等形式,使法人這種“被動”的責任轉化為主動、積極的責任,讓每一位法人代表都深刻意識到抓好“平安企業”創建工作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。如廈門捷安建設集團公司董事長陳金德圍繞“外樹企業形象、內抓安全質量”的方針,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水平得到良好提升,連續10年死亡率、重傷率為零,輕傷事故頻率控制在1.2‰以下。另一方面抓企業安全員的工作,包括每天、每月、每年的工作內容,規范要求,強化責任、使命意識。
探索創建評定模式 完善平安企業考評
“沒有程序的規范就沒有評定的公平,程序是標準化和粗略化的分水嶺。”如何在眾多企業中,評定出“平安企業”創建活動的典型?廈門市安監局根據《創建“平安企業”工作實施方案》,制定“平安企業”考評標準,用百分制進行細化,形成“年初有計劃,每月有小結,年終有總結,全年有表彰,合格有掛牌”的工作機制。企業認真對照“評定標準”,逐條逐項開展自評、自查整改;各鎮(街)組織人員深入一線,根據企業自查自評情況進行初審,幫助企業建檔立冊,完善內業資料;聘請專家參與初審、參加考評工作,將復核與初審同時交叉進行,確保做到專家查隱患,政府抓監督,企業落實整改,完善創建評定機制。
培植兼職骨干隊伍 撐起安全保護傘
“安全生產,人是關鍵。” 廈門市安監局通過抓機構、強隊伍,為開展“平安企業”創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。通過抓法人,確保企業法人按照《安全生產法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設置機構、配備人員開展創建工作;聘請安全生產專家對企業安全員進行培訓,提高安全員素質,真正做到懂管、敢管;組織座談會、企業互查的工作機制,增進各企業安全管理人員之間的溝通與聯系,相互學習好經驗,改進工作方法,確保會管、能管好。
在全市開展培植兼職骨干隊伍的氛圍下,廈門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堅持“黨管安全”,黨委書記親自主抓安全生產,安全管理機構隊伍不斷加強,全廠專職安全員90人,還有幾十名共產黨員當起兼職安全員,全年共組織安全管理人員215名參加安全生產管理員培訓,做到持證上崗。
建立獎懲激勵機制 鼓舞創建熱情
為樹立典型,鼓舞創建熱情,廈門市通過采取不同的獎懲激勵機制,有力地促進“平安企業”創建工作的開展。如,海滄、同安等區在各企業自查自糾的基礎上,結合日常監管和一年一度的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工作,對工作開展扎實、創建成績優異的企業予以表彰,授予“平安企業示范單位”的牌匾,每家企業給予獎勵5000元。對與之相反存在生產安全問題的企業,由安監局領導直接約談企業主要負責人。對因管理不善、安全生產責任不落實、發生影響企業安全穩定事件等七種情形之一的,當年內不得命名為“平安企業”;已經評上的,取消“平安企業”稱號;同時企業或個人在評先評優和晉級晉職中“一票否決”。
此外廈門市將安全生產、勞資糾紛、環境保護、社會治安、設備安全、職業健康等工作有機結合,加強行業部門協作,初步建立涉安政務信息互通互聯的網絡平臺,實現綜合治理,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。通過開展“平安企業”創建活動,構建“平安企業”建設的長效機制,全市安全生產水平有了整體提高,生產事故主要指數明顯下降:2010年同比2006年,事故起數下降47.76%、死亡人數下降29.6%、億元國內生產總值死亡率下降60%、工礦商貿就業人員10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56.87%、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下降57.24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