機械不是萬能的,說說行業應該理性看待花炮機械
作者:張鐵明發布機構:本站發布日期:2018-05-15
國家支持鼓勵花炮行業機械化換人,自動化減人,這當然是件大好事。但是,當下的花炮機械既給行業帶來了好處,也給行業帶給了憂患,可以說是喜憂參半。
喜的是現已成功研發推廣使用一批“可靠”的花炮機械。這里所說的“可靠”就是指經過省級、國家級安監部門組織的專家進行安全性能論證合格,和省級、國家級科技部門組織的專家進行科技成果鑒定合格的“雙合格”花炮機械產品。這樣的花炮機械應該大力推廣使用,是安全可靠的。
憂的是現在行業在用的或即將投入使用的花炮機械魚目混雜,亂象環生,讓人憂慮。有的是土法上馬,急功近利,冒險蠻干;有的是夸大其詞,急于推銷,盡快變現;有的是“打一槍、換一個地方”,研發者推銷者自己都心里沒底;有的是把試驗(樣機)機械當作“合格”品,批量生產、批量銷售;有的是“瞟竊”或“混搭”、或“拼裝”或“假冒”的花炮機械;有的是“四無”花炮機械,即無制造商名稱、地址、電話、標識;無產品安裝使用說明書;無售后服務保障;無國家認可的產品合格證……
誠然,也迎合了部分花炮生產企業的“饑不擇食、急功近利”心理,才使得亂象環生的花炮機械“占有一席之地”,得以“茍延殘喘”。
行業應該看到:全國花炮的內銷市場“蛋糕”就那么大,幾千家生產企業,在“搶”這個不足500個億的市場;隨著此起彼伏的“禁限放”、或“立法禁限放”,消費量在逐年驟降;還應看到,花炮這行業“辛辛苦苦大半年,就靠過節十多天”現狀。想通過機械化擴張,象做普通工業消費品一樣,去搶占那塊“蛋糕”,還是冷靜點、理性點為好。
機械不是萬能的,同樣花炮機械也不是萬能的。與操作使用者、與機械設計制造本身或使用環境狀況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。對此,有的吃虧不小、教訓沉痛。
無可非議,那些默默無聞、艱辛努力的花炮機械研發者,應該受到社會的尊重,應該得到政府的支持。究竟應該如何正確引導花炮機械的研發、試用、推廣,值得行業深思 ……
(作者安全生產學者,國家注冊安全工程師,高級工程師,安全專家,某市市級人民檢察院人民監督員)